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9章 创作随想 (一)时代背景 (第3/4页)
小儿麻痹症”导致残疾的人不少,但半路因病或是在湖中野游被淹而夭折的人极少,不得不惊叹我们这代人的生存能力! 我父亲在他那辈人中,算是混的不错的;年纪轻轻时就被提拔为大队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是抗洪抢险、兴修水利等攻坚战的领军人物,七十年代初又调到了公社芦苇场;所以,我们家虽然是老大成家后自立了门户,但还有三兄弟,而且个个都是“饭袋子”,所幸有父亲在位,也算是“皇粮之家”;加上我母亲的贤内助,基本上没有挨饿,偶尔吃几餐莲藕或是蚕豆拌饭,也只是适当的调剂;不像左邻右舍,一年中有大半的时间都是野菜拌饭,菜里难见几朵油花! 正如书中所提及,我的模糊记忆,确实是从六八年散食堂开始;最早的记忆场景就是那年秋收时节,我母亲将我带到田间,放在木椅上,她自己拿着菜刀跟随队里的妇女在已经干枯的田间割晚稻;我不知道为什么不用禾刀,而是用的菜刀砍;或许是没有了禾刀,用菜刀来充个出勤人数吧! 我母亲是解放前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十四岁就开始学抽水烟;一个黄铜材质的精致水烟袋也是母亲当年的陪嫁之一;在与邻居长辈闲聊时,烧完一根蓖麻杆、抽完一小包自切的旱烟丝,是我母亲在睡觉前的必修课;我也是时常靠在母亲的膝盖上悄然睡去,直到母亲背着我回家。 苎麻,和棉花一样,是国家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也是长江中下游广大农村的主要农作物;尤其是以湖南、湖北两省的种植最为普遍,也就建成了很多县级二轻局单位的麻纺厂,做成精纺半成品或是麻袋成品;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分田到户,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其小商贩手中的收购价曾一度长到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