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三章 工业革命的门槛 (第4/7页)
目前,受限于国内人口规模,本土的棉纺业原料已经严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此前从大明,现在由印度、波斯,每年都会输入两万吨以上的棉花和羊毛,以填补国内原料的缺口。而承担这些原料输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因此而赚取了大量的运费和转口利润,将双方之间的贸易联系融合得更加紧密。 后世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不仅仅意味着技术进步,而且意味着创造一种与传统农业社会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如果,只有蒸汽机而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流程,是不可能产生这个变化的;但如果只有后者,后者也很快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深入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这两个突破性进步都只能在非常具体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比如,蒸汽机的研发突破有一些非常严格的技术条件要求,如冶铁技术、材料技术以及气压原理的发现,但最重要的是,早期蒸汽机的高耗能,这项新技术必须在煤炭行业市场需求足够大的情况下,才能生存下去并不断取得进步。 而汉洲在建立工业之初,作为穿越者的齐天,就刻意地在工业生产领域当中,强制推行生产的标准化,建立科学cao作流程规范,鼓励技术创新和工艺进步。 在物质条件下,汉洲北部和东部陆续发现的几处煤矿资源也为蒸汽机的运用和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虽然只是储量数百万吨的小型煤矿,但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无尽的燃料来源。 在气压原理方面,由齐天为众多学者和大匠指明研究的方向,避免各种错误的发展路径。 另外,汉洲本土之所以如此执着于各种新式机械和工艺的研究制造,除了齐天的持续加推外,还有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