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_第二四三章 工业革命的门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三章 工业革命的门槛 (第3/7页)

纱机、鼓风机、冶铁机和冲压机,甚至能在铁轨上移动的蒸汽机车,都将在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内得到大范围的应用。齐国的工业技术和工业规模,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这,或将使齐国提前一百多年踏入工业革命的门槛。

    齐国目前的纺织工业,从纺纱到织布的工业流程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而要更进一步的机械化,就是动力问题了。数年前,齐国工部陆续将位于开元(今澳洲汉普蒂杜市)、威海(今澳洲东部凯恩斯市)和云阳(今澳洲东部麦凯市)三地的纺织厂,加装了水力驱动装置,以代替部分人工cao作纺织机械,使得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可若是遇到河流水量不充沛,水位过低,就会严重影响工厂的正常运转。

    随着齐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生产的棉布几乎垄断大半个南洋地区和部分中南半岛地区,正在缓慢而坚定地蚕食印度棉布的市场,而且还通过琉球,输往日本、朝鲜。

    作为劳动力密集产业,纺织业从一开始,就是面向普通大众的产业。这与世界上其他技术含量较高的手工业相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例外。比如中世纪制造铠甲的铁匠和制造机械钟的表匠,虽然身怀绝技,但他们的客户群体相对要少得多,而纺织工业的产品,却可以卖给千千万万的人。不仅如此,从生产者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单个家庭也可以作为作坊加入这一行业。印度、大明,这两个国家地区的纺织业兴盛,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而齐国主导的纺织业,以及毛纺业,从最初建立起,就是完全冲着大工业化而去,以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为基础,将整个行业的制造成本尽量拉得很低,以抵消汉洲在市场上的距离劣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