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_第一二四章 发展中的教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四章 发展中的教育 (第5/8页)

育部门按照大王最早提出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时期首次创立年级、班级、学科的概念,并在三十多年里,培育出大批能适用于基础教育的老师。

    到了高级中学,教学科目已含有农业知识、手工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简单的物理、化学知识,汉洲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以及中国历史,同时还注重体育和劳动教育,普遍采用实物教学法。

    最早时期师范教育在十几年前也有所改革。齐国的师资培养机构始于1639年建业城所设立的教师养成所,随后几年,又改成建业师范大学堂。此后,在威海(今澳洲凯恩斯市)、云阳(今澳洲麦凯市)、大兴(今澳洲布里斯班市)、桂州(今澳洲珀斯市)、南都等地先后设立师范学校。

    1665年1月1日,内阁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教谕资格考试的敕令,敕令规定只有通过教育部专业考试者才能获得教谕证书,有了证书才能被任用。证书分三种:只教高年级的教谕资格证书、只教低年级的教谕资格证书和兼教高、低年级的教谕资格证书。

    由于工商业的迅猛发展,齐国最早开办的天工学院这座综合性的“数学和机械实科学校“性质的大学堂,传授工业实用科目。后来又建立了以了“经济、数学综合实科学校”性质的建业大学堂。

    随后十几年,与实科学校教育发展相适应,国内数所以建业大学堂为模式的农、林、医、机械、采矿以及其他应用科学领域的高等技术学堂也相继建立起来。

    作为各类职业学堂前身的“普通补习学堂”其实早就在三十年前就出现。这种学堂主要是为读过几年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