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千钧一发 (第5/9页)
刻又会将之架上。 这种战斗,虽说守城方会占据巨大优势,但对他们体力的消耗却着实不小。 长梯本身的重量就不轻,再加上攀在上面的蛮兵重量,想要将之推倒,也要费不少力气,且通常需要数人合力才能做到。 所以打攻城战,攻城方会伤亡惨重,因此通常需要数倍,甚至十于守城方的兵力,才有可能获得胜利。 而守城方,则往往是生生被累垮的,待到守城方将士气力耗尽,便是城破之时。 此时叛军的数量,虽不足白苗武士的十倍,却也有近八倍,只要战术安排得当,攻破大理也就是一两日的功夫。 在大战开始后,南蛮王丰隆指挥守城,圣姑则是带着一群白苗族祭司,四处为受伤的白苗武士医治。 蛮兵的攻势一波接一波,几乎片刻不停。 每一波进攻都是五千人,每当赫尔思发现,攻城部队达到一定伤亡数,但始终没有攻上城墙的迹象,就会下令撤兵,然后换另一波上。 撤下来的士卒回到后方休息,发起进攻的始终是全盛状态的生力军。 他就是要以这种车轮战的方式,将守城的白苗耗死。 同时也是为了维系蛮夷诸部的平衡,避免引起蛮夷诸部酋首的不满。 大家的伤亡都差不多,谁都挑不出理来。 那些蛮夷之所以甘做炮灰,负责最残酷的攻城战,自然是因为赵买嗣承诺的好处,足够让他们动心。 黑苗本部的兵力,未来还要维系南诏国的稳定,跟捞一波就走的蛮夷诸部不同,自然不能有太大折损。 这一战从上午一直打到日暮西沉,白苗片刻不得歇,消耗极大,下午的几场进攻,一度有蛮兵冲上城头。 却每次都被丰隆率领一群武艺高强的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