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苏荷华 (第2/7页)
。但又不由得想到我初中的时候,家人也打算从乡下收养一个父母双亡的女孩进我们家,还跟我说了一堆莫名的话。只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放弃了。 由人及我,反求诸己,我产生了罪恶感。我知道,哪怕是这个时代,“童养媳”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依然存在,她们忍受着亵渎,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而我写的这个meimei角色,是在给这种行为开脱和美化。出于讽刺的心态,我给林佳韵加上了这个设定,她是主角异父异母的meimei,因为她是主角童养媳。 我当然并不是要歌颂童养媳这种现象,我其实是想批判,所以林佳韵过的战战兢兢,她心里有恨有惧。 但是这个设定是临时加上去的,《未来女儿》里面或许看起来就有些强行。但到了《七等分》里面,这个伏笔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重写《七等分》的时候,苏荷华的人设相较于林佳韵已经有了不小的调整,将“童养媳”的身份挑明的更加直白了一些。 但即使如此,一开始我也只是想简单地批评一下这个现象,毕竟七等分只是网络小说,而不是严肃文学。 不过我仍然加上了苏荷华对苏陌最初的恨意,因为这是原罪,欢欢喜喜的童养媳剧情,感觉就像是现实中恶人的帮凶,也是对受害者的讽刺,尽管她们不会看到这本小说。 我一开始的基调就是绝不美化这个“童养媳”现象,所以苏陌小学进入青春期也会对苏荷华占一些便宜,苏荷华的怨恨和痛苦从一开始就埋下伏笔,而苏陌本人也会主动对这个行为进行反思和自我批判。 但也仅限于此了,七等分毕竟是童话式的商业网文。 所以结局只能是苏荷华不能免俗地变成了一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