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44节 (第4/7页)
二十四,府城裕州,刺史府。 税务官陆续把各县下半年的赋税收来,唐刺史核对完最后的数目后,忍不住吁出一口长气。 今年好几个县受春夏大雨影响,上半年的税收并未足额,好在下半年老天爷发了善心,让最重要的粮食征缴未出现问题。 一般情况下,能上任刺史这等官职的,都是饱受历练,能力出众者。而且,他们还深得掌权者的信重。待到资历足够,便能被调遣回京,成为朝中重臣,乃至宰相。 但下等府州除外。 毕竟刺史的主要职责也是税收,下等府州人口稀少,辖下各县残破贫穷,官职上瞧着是挺高的,但真就是谁做谁懂其中的艰辛。 所以跟韩彻是被流放发配到安南任职县令相比,唐刺史的状况并未好过太多。 因朝廷制定的税收连年不达标,唐刺史的政绩考评也多为下等不说,还多次受到上司的责备。 不过这两年,唐刺史日子可算是好过起来。 两季稻的栽种技术,不仅让他获得了朝廷的嘉赏。府城辖下各县的气候又都适宜种植两季稻,便使得百姓终于能足额交付出朝廷要的税收数额。 税收能足额完成,唐刺史日子好过后,对韩彻的印象便也好了许多。 这日,唐刺史一听闻有安南呈上来的文书,还甚为好心情的接过打开。结果等到看完后,唐刺史表情却越来越凝重。 “大人?可是出何事了?”心腹忙问。 “那位韩状元郎呈来文书,欲要重新修建好安南和裕州两地的石桥。”唐刺史说道。 “修桥?如今往来安南的商贾行人众多,若能将石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