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初唐峥嵘 第608节 (第7/8页)
。 即使李渊只是应下了李善、苏定方、薛万彻、李道玄、张仲坚等将,他日李世民登基之后,李善除非真的做个富家翁,不然李世民不可能不忌惮。 这种蠢事,李善是不会做的,他微微摇头将话题扯开,聊了几句后将苏定方、凌敬送走,自己一个人久久的在书房里来回踱步。 他想了很多很多,觉得历史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总会将责任丢到某个特定的人身上……总会让那个人有着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和原因。 李善有些悲哀的在心里想,历史上一直到北宋年间才有明确的文武百官泾渭分明,导火索是因为五代十国期间,武力泛滥不受制约给天下带来的伤害所导致的。 宋太祖赵匡胤的所作所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稳固皇权……他的前辈都是武将叛乱政变上位的,就连他自己也是抢了孤儿寡母的天下。 所以赵匡胤才会先跟那帮老兄弟玩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然后不遗余力的大力打压武将的地位,而他的继任者也遵循这条路,至于文臣……更是欢欣鼓舞。 以至于几十年后,韩琦斩杀狄青的部将,用嘲讽的语气说出那句流传了千年的话,“东华门外簪花唱名方为好男儿”。 看似是五代十国的残酷以及赵匡胤的个人选择导致了文武分立,但真正本质的原因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央集权所导致的。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文武分立不可怕,但随之而来的以文驭武就不可能避免……这同样也是中央集权的必然性所导致的。 在唐朝的中后期,实际上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那些大权在握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