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十一) (第4/11页)

   武王建国后,定都于“镐”,至平王东迁洛邑,是从镐京迁出的。那么,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起,至公元前771年幽王被申侯联合犬戎所杀,共经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都是以“镐”为王都了。

    顾颉刚在《昆仑传说和羌戎文化》一文里说:“申戎原即姜戎的一支,而封国于申的,其后幽王废申后,两亲家吵架,申侯使联合了犬戎攻周,杀幽王于骊山下,这申侯无疑即申戎之后,所以和犬戎会有这般的团结”。(《古史辨自序》顾颉刚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41页)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翁独健主编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里说:“周朝的统治中心,即所谓“王畿”,原在“西土”,今陕西地区。古公亶父自豳迁于岐周。文王自岐周迁于程,再迁于丰。武王都镐。丰,镐皆在今西安地区。成王时,周平定武庚。“三监”乱后,又在今河南洛阳地区建有洛邑,成为周朝在东方的一个重镇。也属于周王畿的统治范围。自武王灭商取得天下共主的地位,到平王自丰镐迁都洛邑,史称西周”。(《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翁独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页)

    许倬云的《西周史》里云:“周初建立东都,原为了控御东方。周室的真正基地,毋宁仍在丰镐……犬戎、西戎与申侯袭杀幽王于郦山之下。秦襄公将兵勤王,战斗甚力。平王东迁,襄公以兵送平王,平王封以岐西之地,答应秦能攻逐戎,即为其地诸侯。”(许倬云《西周史》北京三联书店1994)

    按以上史著,周朝建国后,定都镐京,到平王自镐迁都洛邑。对西周建国后的都城为镐京,应是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