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十) (第3/9页)
《辞海》解释的“《周易》也叫《易经》”或“《周易》亦称《易经》”这种称法相同,但所称法的内容则是不相同的。朱伯崑所认为的“《周易》即《易经》一书的内容”,是不包括《易传》,即无论称《周易》,或称《易经》其内容就是六十四卦爻辞的内容。而无论《辞源》或《辞海》所解释的《周易》又叫《易经》,其内容是六十四卦爻辞加《易传》内容。这就是看似称法相同,可称法里的内容则不相同。 把《易经》的称谓等同于“六十四卦爻辞”,即把《易经》的内容,只包含“六十四卦爻辞”,似乎是当今学界里的主流称法,可恰恰与辞书里的解释不同。 如董光璧也这样认为:“形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一部占筮书,由“十翼”组成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解释《易经》的作品《易传》已属哲学著作”。(《周易二十讲》廖明春选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394页) 董光璧在他的《关于科学与易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里,是把《易经》和《周易》当作互用的称法,在文章里是交替使用,两者称法所表述的内容是一样的,即所谓的“六十四卦”,这与朱伯崑的说法认识是一样的。事实上《周易》不等于《易经》,虽今本《周易》的内容是所谓的“六十四卦爻辞”,但这些内容只是《易经》的一部分,《易经》的内容还包括了《易传》,这确实是历史的事实。 李镜池的《周易探源》一书,对《周易》的称法以及包含的内容。 “《周易》是我国最古的一部书,也是最难理解的书。除了它的文字古简以外,还由于它是一部占筮书,其中隐藏着编者的哲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