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汉学子的漫漫游学路 (第4/7页)
在向汉武帝安利儒学时进言的便是天人感应。 到了东汉时儒学的玄学化程度那更是不得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还是种田土豪的时候,与姐夫邓晨到别人家去做客,当时大家看到谶书中说:“刘秀当为天子”。当时有些人以为这个刘秀肯定是国师公刘秀,还有一大堆姓刘的因为这个改名叫做刘秀,刘秀当时说这个谶书也许说的是我,然后刘秀真成了皇帝。这可真是了不得,刘秀本来就是一个儒学爱好者,又遭遇了这种预言应验的传奇,那对儒学的推导作用简直可想而知,整个东汉上下的今文学派全部对谶纬推崇不已,学神棍这个难度真是太高了,所以明明今文学派掌握了儒学的话语权,可是古文学派就是灭不掉反而在民间愈加壮大,即使东汉时不将古文学派置入太学博士中,也只有捏着鼻子承认古文学派学者可以当官。 时代背景所带来的难题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但是最根本的难题才刚刚开始,那就是怎么学的问题。自学是不可能自学的,本来竹简花费就高,内容还玄的不行,这辈子都不可能自学成才的,所以只能去找老师。找老师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实际上两汉时期的老师可不是大路货,那些极少数家学渊源累世经学的富贵人家可以自己垄断经学形成士族。而背景平庸没有余财的学子们就只能打理好行囊准备离家远行,离他们最近的乡间私学一般都是传授蒙学识字的,他们早已将那些烂熟于心,而真正的学识则很遥远,这些学子就这样抱着单纯或者不单纯的目的奔波在九州大地上,组成了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寄托所在。 总得来说,汉朝时的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