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16节 (第4/12页)
却忽然叫住了在翻奏折的穆国公世子。 “世子先前说的话,是当真的吗?” 世子放下了奏折,回头看他,只是容颜掩映于阴影之中,并不能分出底细: “太岳是什么意思?” “……下官的意思是。”张太岳微一踌躇,低声开口:“近年以来,圣上搜求南洋的珍玩、草药,四面用兵无度,物欲越来越炽盛,长此以往,恐怕,恐怕……” 即使是当着可以信任的举主,张太岳也不敢将心思全部吐露。虽然如此,那半隐半现之间的言下之意,却也是昭然若揭了。能在中枢当值的没有傻瓜,即使真君掩饰得再好再巧妙,张太岳依旧能敏锐察觉出皇帝那狂猛灼烧、日盛一日的可怕欲·望,那种肆无忌惮的贪求与执着,被权力所扭曲变异的古怪心性——这每一桩每一件,都实在不像是兴旺的吉兆;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由不得聪明人不栗栗危惧。 张太岳为什么要特意提一句南洋的珍物补药?要知道,当年纣王不过用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就要嚎啕大哭,说殷商的祖先不能再血食了;而如今宫中居然奢靡腐化到用沉香与龙涎熏染墙壁,挥霍享乐略无节制,简直闻都闻得到亡国的气味。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任何一个精通经史的儒生,都应该立刻能察觉到这乱象之后的真正预示。 可是,张学士不可释怀的迷惑也正在于此。飞玄真君的挥霍奢靡是到了极点了,仅以今天的种种见闻,大概附会到任何一个亡国之君的头上都不算稀奇。但他仔细检点外务处的档案,乃至再三体察京师的民气,却又实在看不出一丁点衰败腐朽的样子,甚至足以称得上是兴盛清明——人人都能吃饱,大半都有事做;底层的力工辛苦几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