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数据分析助力学校成长 (第2/5页)
的工作进行的还算比较顺利。在全区老师的通力配合之下,阅卷工作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 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浑水摸鱼的家伙--在几个人负责同一模块的批阅的时候,有人故意偷懒少批卷。 这种cao作都被网站后台记录下来,批卷数据都被田梵送到区教委了。区教委肯定得找这种老师去谈话。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田梵之所以要挖空心思推动线上阅卷并不是为了所谓的方便,而是为了在批卷结束之后对成绩的数据分析。 在app当中学生的各项数据都被清晰地呈现在其中。老师可以看宏观层面的班级数据,也可以看微观层面的个人数据。 这样,他既能对自己的讲课效果有认知,针对整体薄弱区域进行查缺补漏,也能关注到个体学生存在的不足,可以因材施教,教学环节可以变得更有针对性。 大数据分析的前提是你要对个体进行数据采集。每一次考试的线上阅卷的数据都是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的理论依据。 最后,当学生面临复习、统考的时候,大数据服务软件就可以利用他之前的考试数据推送合适的习题进行练习。 就像小视频软件大数据库似的--你看得越多推得越准;对于学生来讲,你做的题越多,大数据软件推送的题目就越有针对性,效果就越好。 这才是“互联网 教育”该有的模式! 钱得花在正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