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勾栏女儿奋斗记 第18节 (第5/9页)
还是以此为名的呢,别说当地名士,就是崔探花当年进京科考时留宿,也曾留下过墨宝的。” 这话一说,福娘就拉着陶叔谦的袖子,两人故意放慢脚步,挪到队伍后头仔细观摩那些诗句去了,玉娘见福娘腰间还系着石头荷包,也不去管她,跟着珍珍结伴同行。 珍珍就是花老爷做的花娘,大家吃过几回酒,玉娘又常挨着花老爷坐,因此也渐渐相熟了。 玉娘从她口中得知,原来她是不住在十街上的,怪不得玉娘起初并不认识。 十街虽然不如县衙那条街繁华热闹,可也算是条金街了,寻常人家是不往这边凑的,地价贵,实在买不起。 在县后街那有条后堂巷,那地方也有几家小小屋院,是花娘们从自家赎身之后结伴住的地方,地方不大,价钱便宜,或租或买的有了居所,她们便也学着当初mama们,也买人干起老行当。 尽管不像十街上那样前屋后院、呼奴唤婢的阔绰,也够不着有几份本钱的产业商人那么大生意,可这样也就能不负担起那么多的人,成本大大减少,只需一个帮佣,再买一个女儿就成。 有时候帮佣还可以两家共同去雇,这就更省了。 自家做花娘总比在酒楼里要好,没个自家的住所好招待客人,挣的钱比她们多些。 别看身上衣服首饰不如玉娘福娘的昂贵,但要是真论起手上的银钱嘛,估计玉娘现在是远远不及的。 毕竟她们几家是结伴互帮,当mama的太过恶毒苛待女儿坏了名声,旁家也不敢和她一起了,能平安无事住到现在,可见彼此的性情还算是宽厚,对手底下姑娘们或许能宽松些。 珍珍就是从马家出来的,从小被马三娘抚养,相当于是她女儿了,性子养的活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