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_第三卷 谁动了我的祖庙 杨干院律政风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 谁动了我的祖庙 杨干院律政风云 (第13/49页)

是山东武城人,进士出身,嘉靖五年(1526年)起担任歙县知县。当地人对他的评价非常糟糕:“性刚愎,每以微罪杖人,不服则乘怒加杖,遂令立毙,且复黩货无厌。寻以贪酷败。”

    以法椿的手段,不会不去重金贿赂这位“黩货无厌”的主官,补上最后一手棋。

    果然,高琦在审理时,表现出了极其露骨的偏袒,对法椿、佛熙一方言听计从,对罗显却屡屡训斥。罗显吓坏了,他知道高琦的名声有多坏,除了“贪”之外,还有一个“酷”,动辄动刑,被当场打死也不是没先例。

    罗显年纪不小,害怕自己稍有反抗,会被水火大棍伺候,便被迫含泪认(尸上從下)。

    高琦一见被告服软,立刻敲钉转脚,发下判决:罗显和那两个帮忙搬瓦砾的罗氏族人问罪发落,县衙派人去把那座祖坟铲平。

    杨干院一方大获全胜。

    法椿不愧是徽州都纲,熟知司法流程不说,又胆大心黑,盘外着一着接一着,更有杨干院的财力支撑。他以有心算无心,硬是把一桩没道理的官司给打赢了。罗显输得冤枉,可也输得不冤。

    罗显回到家里,越琢磨越委屈,越委屈越气愤。

    倘若还在宋代,罗氏一族里世代簪缨,人脉深厚,连兴建杨干院都能请来当朝右丞相撰文,哪个宵小敢来动歪脑筋?可惜进入明代之后,罗氏的官运却大不如前。

    准确地说,是后罗的官运大不如前。呈坎分前罗与后罗两脉。前罗在明代出过几个名人,比如徽墨鼻祖罗小华、隆庆进士罗应鹤、著名清官罗尚锦等等;后罗一脉则与官场断了缘分,他们家出了不少商人和举人,但再没见到什么朝廷大员。

    要知道,官员数量与家族地位密切相关。没了官身护佑,你繁衍得再兴盛,也不过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