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欠了我十亿两_第四十八章 十大垄断计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十大垄断计划 (第3/5页)

的必要,哪怕做不到100%的垄断,凭借工业化的优势,垄断个八成以上是没问题的。

    第三项是食盐垄断计划。

    扬州府本来就是产盐重地,兴化县东边的如皋县,就有绵延的海岸线,地势平坦的海滩上分布着大量的盐场,每年产盐数百万石,至少带来了上千万两银子的利益,扬州城成了天下第一富城,扬州盐商之富,甚至带来了扬州瘦马这类畸形的群体,专门应盐商们的变态喜好而生。

    如果许家庄去如皋县办一座现代化的制盐厂,以现代社会小盐厂的生产能力,年产盐100万吨左右,大概就能满足两亿古代人口的食盐需求,就可以把扬州盐商们的饭碗全部砸烂。

    每年上千万两银子的巨额利润,全部归许家庄所有。

    不过这种做法的风险太高,不仅会得罪盐场,几十万靠晒盐煮盐而生存的盐工盐户们,恐怕也会跟许家庄拼命。

    所以垄断食盐计划,一定要慎重推行,不能砸了太多的饭碗,不能逼的盐商跟士绅勋贵武官阶层联合,砸下几百万两的银子,要纠集力量干掉许家庄——既得利益阶层的反弹,威力是不弱于底层造反的。

    必须要采用足够聪明的手腕跟方法,搞定盐商群体,以及确保不摧毁几十万人的生计,而后再去实现对食盐的垄断。

    第四项是茶叶垄断计划。

    茶叶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堪称是核威慑级别。

    一方面是在这个明末世界,全世界只有大明的南方与云贵等地产茶,其他地方都没有茶叶这种特产。

    之所以称之为核威慑,是因为北方的游牧民族,西边的藏地高原,所有的游牧人口都缺不了茶叶,因为他们平时的以rou和奶为主的饮食习惯,导致缺乏谷类和蔬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