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_第六十章 乡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章 乡村 (第5/7页)

不胜,但冒冒失失地就去了海外的岛上去,万一被那些凶蛮的土人给伤了,岂不是要让俺们哭许久。”

    “是呀。”屈方英点点头,“我们这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虽然赚不了多少银钱,但吃饱肚子还是可以做到的。待过几年,手头宽裕了,可以再买几只牛羊养着,每年多少可以多落点银钱。这日子比起大明来说,那可是天堂一般了。”

    “那可不!”李德田伸手摸了摸妻子怀里婴孩的面庞,笑着说道:“俺这辈子,最大的气运,就是登上俺们齐国的移民船,离开大明,来到这汉洲。说到买些牛羊,俺觉得待明年四五月份,屋里积存下的银钱,再到乡里的农业钱庄贷些出来,应该可以先养五六只羊。这里到处都是草甸牧场,是天然的牲畜蓄养地。”

    在18世纪中叶前,除了游牧地区可以饲养大量牲畜外,在传统农耕地区,包括东方神州大陆和欧洲地区,牲畜并不好养,人们只能饲养少量--以及那些劣等品种--牲畜。因为,这个时期的农人缺少两样东西:足够饲养家畜的饲料和以及随之而来的作物所需的充足粪肥。结果就是,导致了作物收成低下,家畜和畜产品严重不足。

    另外,在牲畜饲养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如何增加冬季所需家畜饲料的供应,直到17世纪中期,苜蓿和芜菁才开始在荷兰的安特卫普与根特之间的广大区域零星种植,给少量的牲畜提供过冬饲料,但并没有在整个欧洲地区扩展开来。到18世纪六十年代,苜蓿和黑麦草开始陆续在欧洲各个国家大范围的种植,才得以提高当时的牲畜饲养规模。

    而在汉洲大陆,除了西部以及内陆荒漠地区和东北原始森林片区无法大规模的进行牲畜饲养外,北部、东南沿海、大东山(今澳洲大分水岭)两侧、西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