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三七章 棉织品的战争 (第5/7页)
的十几倍。 可以说,印度仅凭借棉布贸易这一项,便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 然而,印度棉布在最近十几年里,却遇到了一个新的挑战者,那就是来自汉洲大陆的棉布。 在二十多年前,齐国人曾试探性地运来了一批汉洲棉布,但毫不意外地被印度市场无情的拒之于门外,不论是花色质量,还是销售价格,完全不是印度本地棉布的对手。所有的印度棉布商人看着灰头灰脸的齐国人,都给予无尽的嘲笑。 这些齐国人脑子都秀逗了吗?在一个盛产棉布的地区,万里迢迢地运来一批没有任何竞争力的棉布来销售,这不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嘛! 后来,齐国人可能也知道自家生产的棉布无法与印度当地产品竞争,非常明智将棉布撤出了他们的商品销售目录,转而兜售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铁器、五金、军工、钟表、玻璃、瓷器、砂糖、罐头等诸多种类的工业制成品。 然而,充满迷之自信的印度人尚未得意多久,曾经为印度棉布重要市场的南洋地区便被齐国逐步蚕食,并最终被他们所垄断和控制,将印度棉布逐出了这个拥有数百万人口规模的市场。 紧接着,马来半岛、中南半岛、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市场上也开始出现大量的汉洲棉布,挤压着印度棉布的生存空间。 而到了1660年代,曾经铩羽而归的汉洲棉布又杀入了印度市场。不过,这一次,齐国人是以高端市场为切入点,运来了大量高档印花棉布和平纹细布,凭借其精湛的印染技术和纺织技术,再加上工业大规模生产的价格优势,很快站稳脚跟,赢得不少王公贵族和富裕人家的喜爱。….被印度棉布牢牢掌握的中低端市场,在近几年,也遭到巨大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