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_第二四二章 奥斯曼的使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二章 奥斯曼的使者 (第2/7页)

午后时分,穆拉特·萨利姆·埃森利带着一众随从于海边散步,正好看到齐国水师“汉和”号战列舰进入码头停靠。望着那艘巨大的舰体,两舷布满炮口,给人以极大的威慑和压迫感,不由心生向往。

    穆拉特·萨利姆·埃森利从陪同的齐国官员口中得知,这艘巨舰完全是他们自己设计建造而成,并且还在第二次汉荷战争当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成功击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军,一举奠定了汉洲在该地区的两强地位。

    反观奥斯曼海军,1571年勒班陀海战以后,奥斯曼帝国再也无力组建如此庞大的舰队,其制海权开始衰落,并逐渐无法控制地中海海域。数年前发起的克里特岛战役(1645年),面对小小的威尼斯,奥斯曼帝国军队迟迟无法彻底拿下,其孱弱的海军更是无力封锁该岛,使得威尼斯人得以连续不断地往岛上派驻新生力量和支援各种物资,硬是将这场计划中短促的夺岛战斗,拖成了绵延数年的消耗战。

    若是奥斯曼帝国海军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舰队,则不仅可以完全封锁克里特岛,与威尼斯结束无休止的拉锯战,还能保护地中海帝国的沿海领地,重振奥斯曼帝国海上的雄风。

    在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中,欧洲发展了星形要塞,这是奥地利在边界建造的一种低堡要塞,这种要塞须经长期围攻方可攻破。土耳其对这种堡垒显得毫无办法,帝国以往所使用的大炮都也变得无效。

    不过在两年前,活跃在地中海阿尔及尔的巴巴里海盗却从遥远的东方获得了许多性能优良的火炮,并且其中不乏24磅加农重炮,在欧洲争夺个别要塞的小型战役中,发挥了不错的效果,引起了奥斯曼帝国高层的注意。

    荒唐怠政的易卜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