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_第一二六章 人定胜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六章 人定胜天? (第5/7页)

人劳工,用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铁矿石采掘运输。

    临海地区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产生不丰,这么多年来,粮食一直无法实现自给,皆赖于北边的建业府和南边的桂州府供应。

    不过,随着人口的缓慢增加(矿场苦力从一万增加至两万人)和往来补给的船只愈发频繁,粮食和副食等生活物资用度也随之急剧增长,临海地区的主政官员们,便决定要适当地改变一下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一番本地的民生经济。

    要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除了不断施肥以养地力外,莫过于兴建大量的水利工程,来应对本地区季节性缺水的问题。

    水库、堰塘、引水沟渠……一个又一个的水利工程不断地上马,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临海县陆续修建了小水库四座,堰塘三十多个,引水渠三百八十多公里,极大

    地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在临海地区大修水利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奴隶亚辛·谢亚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曾经亚里巴王国(今阿曼)的水利匠人,先是被葡萄牙人掳到了印度的第乌殖民地,成为一个奴工。后来又被齐国的印度商社买来,送到律门(今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参与当地的水利规划和建设。因其贡献卓著,加之拥有丰富的水利建设经验,便被赐予自由人身份。

    十年前,亚辛·谢亚迪被印度商社推荐给农林部水利司,成为一名水利大匠,同时也获得了齐国臣民的身份。未多久,便被派至临海地区,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水利工程的建设。

    汉洲西部的气候和环境与亚里巴王国类似,都是以荒漠、戈壁地形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