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6节 (第3/7页)
料到叶烦有想法,没想到这么有脑子:“这么厉害?” “那当然!叶会计在古时候得是沈万三!”老渔民梗着脖子说完还觉着不够,“我们要是在岸边,叶会计都能把山上的石头卖出去。” 老同志的警卫员年轻,不如老同志沉得住气,忍不住问:“听您的意思山上也有东西叫她卖?” “蘑菇,竹笋,还有一些山货。鲜的容易捂坏,叶会计叫我们晒干。我家去年卖了一包地皮菜。”老渔民说起这事就觉着不可思议,“买那个菜的首都市民以前没见过,买回家觉着好吃,去年年底还特意问食品厂送货的人,我们这里还有没有。跟干木耳一个价。想不到吧?” 老同志早些年跟大部队南征北战缺粮少药的时候在老乡家里吃过地皮菜,觉着比木耳味道好:“食品厂还有吗?我买点。” “我邻居家有,前几天捡的,该晒干了。我带你去。” 老同志摇头:“不行,不行,我还是去食品厂吧。” “叶会计说了,上面叫我们‘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就是暗示我们可以卖东西。自家的东西不属于投机倒把,也不属于挖公家墙角,你怕什么?”老渔民叫同村人帮他看着羊,就前面带路。 老同志被说服了,于是就跟他进村。 同行的六人也找不到理由反驳,一脸好笑地跟上去。 老渔民到邻居家门口就叫邻居把山货拿出来,然后又跑回家拿一包山核桃。 七人相视一眼,这架势宰土豪啊。 老同志不好意思还价,给警卫员使个眼色,警卫员问山核桃怎么卖,又问晒干的地皮菜怎么卖。 老渔民之前说地皮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