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求放过_分卷阅读4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3 (第3/4页)

看着眼前这人,都会有一种冲动,想要拥他入怀,想要索取更多……

    班始暗暗吸了一口气,勉力收住自己的心猿意马,将心思放到正事上,“你再说说那雁翅马鞍与马镫,到底该如何打造?”

    雁翅马鞍与马镫,便是梁珏想出来的能在小比中取胜的必杀技。

    汉朝的民众已懂得制造马鞍。但那马鞍甚为简陋,就只是一块裁好的布或皮,再在马腹加一条腹带,将那块皮子系牢在马背上,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让人在马背上坐得舒服些。

    骑手坐在这样的马鞍上,若是与人用刀或矛格斗,因为兵器的反作用力,便极易坠马。而梁珏所说的雁翅马鞍,其实参照了他所知的历史上蒙古人最为喜爱的高桥马鞍。

    高桥马鞍与普通马鞍最大的不同,是马鞍的前后部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上翘,相当于固定了人们坐的位置。坐在这样一个马鞍上,骑手们便能实现人马合一,不管马儿怎么跑,或者与对手对阵打斗,骑手们都不会因在马背上滑动而坠地。

    而且,骑兵于马背上作战,无论射箭还是用刀劈杀都是常有的事。马镫的出现使骑手们有了一个支点,他们可以踩着马镫来平衡身子,甚至可以在马上站起来向各个方向转身,双手便能更好地使用兵器抗击敌人。

    雁翅马鞍的做法颇有些复杂,不过若是找到一个技艺精良的木匠却还是能造出来的。

    而马镫的发展则有一个进程,后期做工精良的马镫多半是金属所制,但早期原始的马镫则经历了树杈、皮绳等变革。汉朝的冶铁技术不行,梁珏便想着用坚固的树杈皮绳来做。

    班始一边听一边思考。

    在垂于马腹边的皮条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