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3 (第3/4页)
四州本身征兵便占据了不少人力,养兵、战事又最耗粮草,加上大量买鸭子消耗的粮食,以及今年的收成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蝗灾的影响,这是可以预见的明年必定粮食紧张。 故近来粮价飞涨,寻常二百二十钱一斛的谷子,如今涨到了一千钱,翻了十倍不说,寻常人还轻易买不到,商人们最谙奇货可居的道理,自然囤着粮食只等粮价继续上涨,等到明年此时,那才是真正一本万利的时候。 故谯县运到三辅的这批粮食的价值确确实实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 财帛动人心,利益大到一定程度,人的底线就会慢慢降低甚至直接打破,陶淘原本以为是良好的政治cao守让谯县官吏稳住了底线,不想是满宠举起了屠刀把越线的爪子全剁了。 不过,不管是商人的良心问题,也不管官员的品德问题,只让粮价如此随意的飞涨便是一大乱象,故回到谯县后,陶淘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把一些刚需物品的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呢? 荀彧也早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此时摇头道,“靠政府发令限定收效甚微,货物在商人手里,商人重利,此处卖不到满意的利益,自会运去别处,咱们若是强扣了他的东西,只怕往后不敢有商人敢来咱们治下做买卖了。” 陶淘还没说话,贾诩阴恻恻的道,“这就是天下分裂的坏处,若此时天下已然一统,他们还敢违抗法令肆意哄抬物价,呵。” 贾诩一声轻呵,其中未尽之意众人皆明。 陶淘心中一颤,又是一尊杀神,而后道,“我恍惚记得政府插手规定物价也是不利于市场发展的,不过特殊时期特殊办法,也不是绝对的。” 荀彧听到此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