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上青云(科举)_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1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17节 (第6/8页)

放榜,永清县再次被剃了光头,连续三年无一人上榜,沦为本府的笑话。

    顾北安联合孙教谕,适时提出想建立县学之事。

    县学为官办之学府,入学的一般是童生秀才这一级别,但永清县秀才没几个,童生加起来也只有区区二十多个,还在继续考学的不过十五六个,其中三分之一自己开了私塾,三分之一在外求学,剩下三分之一则在柳秀才处。

    县令大人沉吟片刻:“县学就算办起来,也并无足够的生源。”

    “圣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县学初建,生源师资必遇难处,若因此畏缩不前,那么永清县将永远学风不盛,难出人才,何况,县学招生的标准可以放宽,属下以为,可以设甲乙丙丁四个班级,按照学子们的资质年龄综合分班,放宽标准,灵活变通,除秀才童生外,有天资的也可入学。”

    孙教谕颔首表示同意顾北安的想法:“下官和顾训导数次下乡,乡野私塾水平良莠不齐,有不少天资聪慧的孩童因得不到好的启蒙而被埋没,可惜可叹。”

    古时的教育向来走精英路线,被埋没的人才不要太多,这不稀奇,县令大人叹息几声也就过了,愁的是永清县的精英们不给力,这么些年莫说举人,就是秀才童生也凤毛麟角,他不得不向下挖掘人才。

    县令大人思索良久,又问了师爷和幕僚们,三日后终于拍板发话:“我们永清县的县学,要办起来!”

    办县学,头一桩事就是拨款,每一县都有类似教学经费的银子,但因永清县没有县学,这笔银子便被挪作他用,如今又被县令大人挪了回来,先拨二百两给孙教谕顾北安。

    有了银子,一切事情都好办。

    孙教训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