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节 (第5/6页)
先等着其他路的勤王大军。” 镐京城四面都有诸侯作为屏障,现在北面的诸侯反叛,甚至已经攻破镐京城了。 南面和东面的诸侯就是郑国和西周国为首的,还有东北方的晋国、张国等等,这两路诸侯是能够会和的。 最后就是西边的嬴姓氏族建立的诸侯国。 至于洛邑东部的那些国家也就只有卫国的距离还算近,其他的宋国、洛国、齐国都距离镐京太远。 而且他们还要防备东南方向的夷人以及那些与邦周迥异的方国,比如徐国。 这个徐国与封在镐京以西的徐国在两百多年之前还是同宗,但是现在已经完全不同。 洛成立刻否决了进军镐京城的想法,“打仗第一要诀是稳,单单依靠现在的大军,恐怕还不是申戎联军的对手,西边的诸侯等不到,但还是要等晋侯他们。” 不单单是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还要确保姬涅必死。 而且申国这一次进攻镐京可以说是倾国而动,而且还纠集了他在整个西北的盟友,诸如曾国之类全部跟着他一起来。 再加上西戎的势力,这股力量真不是没有全力出动的一路勤王军能够媲美的。 尤其是郑国虽强,但是基本上一半已经搬到洛邑往东去了,现在郑伯带来的只有一半力量。 定下了先于晋国会和的决定之后,就派出斥候去向镐京的东北方向联络晋国的勤王大军。 另外再派出斥候探查镐京城现在的局势。 最终勤王大军在彤邑会和。 以洛侯、晋侯、西周侯、张侯、郑伯这五个姬姓大国的国君为首,其余陈伯、许伯等小国为辅。 足足二十多位诸侯汇聚在这里歃血为盟,甲兵有十万,战车三千乘,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