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_第九章 唯一天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唯一天选 (第4/6页)

在干嘛”,哈夫利切克“像是个雇佣兵”,“这个团队枯燥乏味,毫无生气。”瑞安写道。“在过去的20年里,凯尔特人一直代表着一些东西。现在他们唯一能代表的就是国歌。”

    然后,身为这支白化病严重的球队里难得一见的黑人明星,乔-乔·怀特屡屡被当成替罪羊数落,终于使他崩溃,连连缺席训练,要求被交易。

    凯尔特人就在这种种混乱、绝望的氛围中等待来了哈夫利切克的退役决定,从而给这个赛季盖棺定论。

    他们需要一届成功的选秀。

    问题是,自1970年选中戴夫·考恩斯以来,奥尔巴赫在选秀大会上的收获寥寥无几——说他搞砸了1971-1977期间的每一个选秀权也并无不可。⑴

    1977-78赛季的春天,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拉里·伯德成为篮球界的焦点。

    虽然他才大三,却是当届选秀大会上五位可以在选秀大会上被球队提前选中的其中之一。

    根据奥斯卡·罗宾逊案的结果,NBA将开放自由球员、提供医疗和退休保障,且允许低年级的大学生参加选秀。但在最初的十几年,精英球员上三年到四年的大学,以成熟的身体、技巧和心理状态进入联盟仍然是常态。

    如果不主动报名参加选秀,美国本土大学生理论上在读满大学四年以后都可以被NBA球队选中。而部分球员,比如在1973年以前因为参加义务兵役的人,他们往往在大学毕业之前就获得了被NBA选中的资格。还有些人,像今年的伯德,他大一的时候本是印第安纳大学的一员,为名帅鲍勃·奈特打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