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 (第3/4页)
,李昭案已是尘埃落定。侍中之子李昭逼迫良家少女造其身死,杖责一百,判流放北疆,终生不得再踏京师半步;侍中李儒成事发后不细查,难免罔顾之嫌,罚俸半年,责其在府三月,静思已过。事情还没完,来年三月皇帝将其贬为虔州刺史,当然,这是后话。 皇帝五更早朝,大臣们则寅时就要在宫门外候着。大夏主君一般十日一朝,建安帝自诩明君,改了五日一朝,兴致来了就是基本上是天天坐朝,这两年身子撑不住了,才又恢复了原先的十日一次大朝会。 半夜就被弄起然后洗漱穿衣,小小的身子被塞进那小号朝服里面,脸上睡意未散,还好去皇城的一路坐轿他还能眯一会。等到了地方,他也差不多就清醒了,人模狗样的混在那些大人们中间,偶尔应一下官员的招呼,也没什么事。大皇子三皇子早就知道慕博衍要入朝了,虽说这个中兴王自袭位之后便深居简出,但亲王身份摆在那,自然也是亲亲热热的打招呼。 第一次旁听朝会,还好并没有见到什么剑拔弩张的盛景。李儒成还禁足在府,朝堂上大皇子一党自然偃旗息鼓,暂避锋芒,而三皇子那却也不趁胜追击,只是见好就收。那个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面申冤求公道的探花郎,皇帝有感他对未婚妻子的情谊,封了个六品翰林院修撰。点翰林,于科举及第而言,是一件非常光耀的事。 中兴王只是有着王爷的虚名,朝堂之上并无官职,听大人们叽叽喳喳的说了个把时辰,皇帝应个允或是说句再议。听得头昏脑胀的王爷并没听出多少所以然来,当然,他也没什么心思听,大部分都是一堆废话。聒噪了一个多时辰,撑到朝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