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番外3(下):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H) (第13/37页)
嬷嬷过去,一验便知,王爷和郡王实不必为此忧虑。” 他这番话乍一听是好意,仔细品一品,便觉出不对。 这摆明了是怕七王爷等人诬陷他污了郡主的清白,强令他负责任。 “你常年在外带兵打仗,连个丫鬟都不带,哪来的甚么意中人?”谢韬不愿到手的鸭子就这么飞了,觉得这个儿子越来越不服管教,急慌慌地给他拆台。 谢夫人却知道继子的心思,用力扯了扯谢韬的袖子,不许他多管,和和气气地安抚七王爷,说话虽然含蓄婉转,意思却极明白——孩子已经长大,她做不得他的主,再者说,强扭的瓜不甜,还是要两情相悦,方能长久。 七王爷被谢知方驳了面子,连茶水也未用,便拂袖而去。 谢韬在家里气得跳脚大骂,谢知方教他唠叨得烦了,将腰间佩剑“呛啷”一声撂在桌上,喝道:“说完了没有?在我面前逞哪门子威风?记吃不记打是不是?” 谢韬看着儿子阴沉沉的脸色,后知后觉地想起那一年被他用剑抵着胸口的恐惧,余下的话堵在嗓子眼,吐又不敢吐,咽又咽不下,只好自认晦气地“嗐”了一声,扭头往书房寻他的美妾去也。 谢知方本以为风波已平,没成想季思敏好梦成空,在家里哭了三四天,竟然相思成灾,一病不起。 七王爷急得嘴角出了一溜的燎泡,请遍长安名医,依旧不见起色,爱女心切,索性豁出老脸,往陛下跟前求了道赐婚的圣旨,誓要做成这桩婚事。 圣旨传到谢府,谢知方立时大怒,跳上马直奔宫城,在大殿上长跪不起,公然抗旨拒婚。 七王爷这些年谨小慎微,深受陛下信重,手掌三千禁卫军,镇守皇宫城门,若是能将他拉入自家阵营,将来夺嫡之时,必能如虎添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