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壬辰倭乱(22)第二次平壤之战(下)(5K) (第5/8页)
虎蹲炮本就是明朝戚继光抗倭时期,由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为了反制倭寇的鸟铳而发明的。 为了克服发射时容易产生后座而造成自伤的缺点,在炮口安装了支撑架,故虎蹲炮以射击时外观像猛虎蹲坐而得名。 该炮重量轻,体积小,尤其适合于骑兵使用战马直接馱带,由此催生了明朝陆军骑炮兵,也是世界历史上首支骑炮兵。 虎蹲炮能够发射散弹,可一次射出约100颗鸟铳用弹丸或50颗大弹丸,火力散布面积大,可有效杀伤密集的敌军,正是夜晚对未知敌人能造成有效杀伤的利器。 但是虎蹲炮的射程不远,即便是最大口径的也只能射出500米左右的距离,大部分虎蹲炮的有效射程在200~300米左右。 虎蹲炮严格来说并不算是大炮,他更像是日方也有装备的30匆大铁炮,是一种大口径鸟铳,但是由于其比大炮方便携带,自其发明之后就成为明军的重要武器,连骑兵队都有装备。 眼下明军重炮尚在后方运输,眼下明军营中能称得上炮的也就这样虎蹲炮了,而在火炮没有齐备之前,李如松是绝对不会强攻平壤的。 尽管从技术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腰射的三眼铳的一种落后的武器,不过他短时间内持续的火力输出确实是眼下流行的火绳枪所不具备的。 在加上有虎蹲炮的设计,日军甚至都没有摸到明军营垒之前就付出了百余人伤亡的代价,狼狈的逃回了城内。 尽管日军尽快的将受伤的友军和尸体带回城内,但是天亮之后明军依旧在城外检获首级20余枚。 与明军这边顺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