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59 (第4/4页)
并不是想为詹姆斯开脱,我刚刚质问他,他没有承认,”克鲁克山顿了顿,“但也没有否认,家蜜,你可能不知道在詹姆斯年轻的时候,身为东欧移民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无所有、穷困潦倒,干着最累的体力活,却挣着最微薄的薪水。 因为严格的劳工法,有时候甚至找不到固定的工作,哪怕只是一个半小时的临时搬运工的工作,也有好多人会去报名,只因为那可能是下一顿的饭钱。 就是这样的詹姆斯·亨特拉尔,先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去了德国,从鲜花仓库的搬运工做起,后来成为施乐姆花卉公司的员工,开始接触到种植以及育种方面的工作。但是他和他的老师有理念上的冲突,詹姆斯·亨特拉尔纵然天赋过人,但他并不认为待在温室不停地选种并经过二十乃至三十年的等待是正确的商业之道,他坚持花的好坏是人为评判的,他完全可以通过成熟的商业手段捧出冠军玫瑰,而目前的玫瑰品种已经够多够好了。 为此他不惜离开德国施乐姆,在荷兰的鲜花圣地阿斯米尔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阿斯米尔已经拥有四百年的鲜花交易历史,而荷兰式拍卖也已经成功运行了上百年,他一个白手起家的外乡人想要在阿斯米尔有所作为,就像一只蚂蚁在象堆里成为巨人一样几乎完全不可能。 但是詹姆斯·亨特拉尔做到了。 他对育种工作没有丝毫兴趣,他只负责挑选已有的种苗,然后开始庞大的造星工程。 詹姆斯·亨特拉尔以他精准的眼光、果断的投资以及充满魄力的决策,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几乎垄断了冠军红玫瑰的市场,因此获得了“红玫瑰教父”的外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