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宫廷悠游岁月 第130节 (第7/12页)
宫,但素娥常给他伺候笔墨,该知道的也知道了。 老百姓寒冬难过,虽然归根到底都是一个‘穷’字,有钱都能解决。但这不是没钱么——朝廷不能说没钱,可花钱的地方也多,要治水、要赈灾、要养兵、要兴文教、要给皇帝修陵墓、要养那么多官员、宫廷也是一个开支的大项...最终的结果就是,冷冬时候该没钱还是没钱。 所以,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应对眼下困难的办法还是那些:平抑燃料价格、增加物资供给、赈济孤寡之户等等。 素娥见燃料那么重要,关键是这是保暖所需,思考了几天,在供应司送来新炭时忽然就就想到了藕煤。 主要是供应司送来的新炭中不只是烧得最上等的银骨炭,还有一种香煤饼。这种香煤饼主要成分就是石炭粉末(石炭就是煤炭),另外加了些香料、梨汁等,再用模具做成了梅花、凤鸟、兽首之类的的形状,个头小巧,是专在香炉或者手炉中烧的。 这说来也不是新鲜东西了,晋代就有,唐代得到了发扬,此时更是极为成熟。不过这极大地启发了素娥,让她联想到了藕煤。 藕煤的思路和这种香煤饼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出发点完全不同。香煤饼是将石炭这种此时的廉价燃料做的很贵,专供有钱人使用。藕煤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巧妙的设计,让更多普通百姓也能用上相对充足的燃料(据说国内最早的藕煤就是民国时期一个伙夫发明出来的)。 对于此时的平民百姓来说,寒冬难过是多方面的,弄出藕煤来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更解决不了所有人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能好一些总是好的——而从素娥的角度出发,弄出藕煤固然有同情百姓生活艰难的原因,可最初的那个‘出发点’却是郭敞。 为了解郭敞之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