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第2/4页)
烟。    “没个地方,走到哪儿到哪儿。”机主回答。    “我们那里的麦全黄了,地亩亩大得很。”张牢娃说。    “你们是哪里的。”那位机主问。    “吉土县南寨乡万隆村的。”张牢娃回答。    “那个地方我去过,是小麦的丰产区,只不过是路有些远,怕是到不了你们那里的。听说,路上截机子的人多。另外,收割的价钱也涨了。”机主解释道。    “一亩地多钱?”牢娃问。    “一天一个价,昨天50元,今天估计就是60元。”机主说。二组的组长李向军听后,咋了咋舌,立即向张牢娃暗示,价太高,因为,家里的那辆机子,收一亩麦才0个元。怎么办?还是张牢娃果断,60元就60元吧!收麦子要紧。于是,他与机主达成了协议,带上机子开往了返回的路上。    六月上旬的气候,不算太热,但当头的日头却也使人难受。这个时候,张牢娃和一组组长坐在了收割机的驾驶室里,一边同司机聊着天,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光。    “一辆收割机多少钱?”张牢娃问机主。    “万。”机主回答。    “还要那么多钱?”一组组长李向军说道。    “便宜得多了,给往年,还要4万、5万呢!多亏了中央的政策好,下达了1号文件,给农机具以销售补贴,而且数额不小。虽说是万,实际上两万多一点就拿到手了。”机主回答。    “拿现在这个收割价算,几年能把成本收回来?”张牢娃继续问。    “碰个好天气,一个夏就回来了。你算算,一亩麦平均50元,一天割100亩,就是5000元,割上5天,不就出来了嘛!”机主的账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